無線電買 10W 還是聽不清?揭開被廠商藏起來的關鍵規格——「接收靈敏度」!

 

大家在買無線電對講機時,是不是第一眼都先看:「這台有幾瓦?」、「這台能打多遠?」但你可能不知道,
真正決定通話品質的關鍵,往往不是你的「嘴巴(發射功率)」,而是你的「耳朵(接收靈敏度)」。

👂 為什麼「耳朵」比「嗓門」重要? 


無線電通訊是雙向的。
如果你手拿大功率機器,對方聽得很清楚,但對方的訊號傳回來時,
你的機器因為「耳朵背(靈敏度差)」,只能聽到沙沙聲,這樣根本無法溝通!
這就是典型的「聽不到就通不到」。
 

📊 數據會說話:0.14μV vs 0.25μV 的差別

看看規格表上的 Sensitivity(靈敏度),單位的 $\mu V$(微伏特)。

  • 數字越小越強: 代表只要一點點微弱的訊號,它就能聽得一清二楚。

  • 實際換算: 如果把靈敏度從標準的 $0.25\mu V$ 提升到 $0.14\mu V$(如圖示的高階機種),效果有多驚人?

    • 這相當於訊號放大了 3 倍以上

    • 換句話說,用高靈敏度的機器,感覺就像對方的發射功率憑空增加了 3 倍,且完全不消耗你的電力。

 

這些資料與數據都是有完整的數據與檢測資料可以佐證


1. 接收靈敏度的測試標準 (Testing Standards)

接收靈敏度是指無線電「能聽清楚的最微弱聲音」的能力。根據訊號是類比還是數位,測試標準完全不同:

 

A. 類比訊號 (Analog) - 關鍵指標:SINAD

 

  • 標準: 12dB SINAD (Signal-to-Noise and Distortion ratio)。

  • 意義: 這是工業標準(如 EIA/TIA-603)。意思是當訊號強度低到某個程度時,訊號雖然有雜訊,但仍然可以辨識。

 

B. 數位訊號 (Digital, e.g., DMR, NXDN) - 關鍵指標:BER

 

  • 標準: BER (Bit Error Rate,位元錯誤率)。常見標準為 5% BER3% BER

  • 意義: 數位訊號沒有「雜訊聲」,只有「斷字」或「機器音」。5% BER 代表每 100 個位元錯 5 個,這是數位語音開始出現機械音但仍可辨識的臨界點。

 

2. 接收靈敏度對無線電的通聯影響程度

 

靈敏度對通訊距離的影響往往大於發射功率。

無線電界有一句名言:「聽不到就通不到」(You can't work what you can't hear)。

  • 「耳力」vs「喉嚨」: 發射功率(瓦數 W)是喉嚨,靈敏度($\mu V$)是耳朵。如果您的耳朵很好(靈敏度高),對方即使說話很小聲(距離很遠或被建築物阻擋),您依然聽得見。

  • 穿透力提升: 在大樓林立的環境或室內,訊號衰減極快。高靈敏度的機器(如 $0.16\mu V$ 以下)往往能在雜訊中「撈出」微弱訊號,而低靈敏度的機器(如 $0.30\mu V$)則只會收到一片靜噪聲。

  • 系統平衡: 如果您手拿 5W 的對講機,但接收靈敏度很差,您可能會發生「對方聽得到你(因為你發射強),但你聽不到對方」的單向通訊窘境。


 

1. 接收靈敏度的測試標準 (Testing Standards)

 

接收靈敏度是指無線電「能聽清楚的最微弱聲音」的能力。根據訊號是類比還是數位,測試標準完全不同:

 

A. 類比訊號 (Analog) - 關鍵指標:SINAD

 

  • 標準: 12dB SINAD (Signal-to-Noise and Distortion ratio)。

  • 意義: 這是工業標準(如 EIA/TIA-603)。意思是當訊號強度低到某個程度時,訊號雖然有雜訊,但仍然可以辨識。

  • 圖片解讀: 您第一張圖中的 $0.14\mu V (12dB SINAD) 意思是:當接收到的電壓僅有 $0.14\mu V$ 時,語音品質依然能維持在 12dB 的信噪比(還算聽得清楚)。

 

B. 數位訊號 (Digital, e.g., DMR, NXDN) - 關鍵指標:BER

 

  • 標準: BER (Bit Error Rate,位元錯誤率)。常見標準為 5% BER3% BER

  • 意義: 數位訊號沒有「雜訊聲」,只有「斷字」或「機器音」。5% BER 代表每 100 個位元錯 5 個,這是數位語音開始出現機械音但仍可辨識的臨界點。

  • 圖片解讀: 您第二張圖顯示 NXDN 6.25 kHz Digital, 3% BER$0.20 \mu V$,表示在極窄頻寬下,數位模式比類比模式更能抗干擾。


 

2. 接收靈敏度對無線電的通聯影響程度

 

靈敏度對通訊距離的影響往往大於發射功率。無線電界有一句名言:「聽不到就通不到」(You can't work what you can't hear)。

  • 「耳力」vs「喉嚨」: 發射功率(瓦數 W)是喉嚨,靈敏度($\mu V$)是耳朵。如果您的耳朵很好(靈敏度高),對方即使說話很小聲(距離很遠或被建築物阻擋),您依然聽得見。

  • 穿透力提升: 在大樓林立的環境或室內,訊號衰減極快。高靈敏度的機器(如 $0.16\mu V$ 以下)往往能在雜訊中「撈出」微弱訊號,而低靈敏度的機器(如 $0.30\mu V$)則只會收到一片靜噪聲。

  • 系統平衡: 如果您手拿 5W 的對講機,但接收靈敏度很差,您可能會發生「對方聽得到你(因為你發射強),但你聽不到對方」的單向通訊窘境。


 

3. 接收靈敏度好壞的判斷標準

 

數值越越好(表示需要更少的電壓就能聽見)。以下是基於 12dB SINAD 的一般判斷標準:

等級

數值範圍 (μV)

評價

備註

極致優秀

< 0.15 $\mu V$

頂級專業機

您提供的第一張圖 ($0.14\mu V$) 屬於此類,非常強悍。

優秀

0.16 - 0.20 $\mu V$

高階商業機

Motorola、Kenwood 高階機種常見範圍。

標準

0.20 - 0.28 $\mu V$

一般業餘/商用機

您提供的第二張圖 ($0.25\mu V$) 屬於此類,是標準規格。

普通

0.30 - 0.35 $\mu V$

入門機/玩具機

抗干擾能力較差,距離稍遠就斷訊。

> 0.40 $\mu V$

聾子

除非距離很近,否則很難收到訊號。

 

4. 接收靈敏度每高 0.01μV,約等於功率增大幾 W?(核心解析)

 

這是一個非線性的物理換算,不能直接說「0.01μV 等於 1W」,因為這取決於分貝 (dB) 的對數關係。

但為了讓您好理解,我們可以用**「系統增益」**的概念來換算。

 

A. 數學公式

 

無線電訊號強度每差 6dB,電壓差 2 倍,功率差 4 倍。

無線電訊號強度每差 3dB,功率差 2 倍。

公式:

 

$$Gain (dB) = 20 \times \log_{10}(\frac{\text{基準靈敏度&#125;&#125;{\text{新靈敏度&#125;&#125;)$$

 

B. 實際換算範例 (震撼的差異)

 

我們拿您提供的兩張圖來比較:

  • 機器 A (圖二): $0.25 \mu V$ (標準)

  • 機器 B (圖一): $0.14 \mu V$ (極好)

它們的差異是多少 dB?

 

5dB 的差異代表什麼?

5dB 的增益大約等於功率放大 3.2 倍。

這意味著:

如果您使用 機器 A ($0.25\mu V$),對方發射功率是 5W。

為了讓 機器 B ($0.14\mu V$) 達到同樣清晰的效果,對方只需要發射 1.5W 的功率就夠了!

或者反過來說:

如果兩個人都用 5W 發射,使用機器 B ($0.14\mu V$) 的人,感覺像是對方用了 16W 的功率在發射(5W x 3.2倍)。

 

C. 提升0.01μV問題

 

在靈敏度已經很高的情況下(例如從 $0.20$ 進步到 $0.19$),每 $0.01 \mu V$ 的進步,大約等同於對方功率增加了 5% ~ 10%

但在您這兩張圖的差距下($0.25$ vs $0.14$),靈敏度的提升等同於將對方的發射功率放大了 3 倍以上。

 

所以之後購買無線電
千萬不要只看瓦數, 不然喊得到聽不到也是完全沒有用的!!

🔰青溪無線 線上客服LINE:
LINE ID : @ctradio (@一定要加喔)
連結 : https://lin.ee/CcgODZR